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十篇BG真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7-10 15:42:23    浏览:

[返回]

  2012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了原有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的建设目标和评审、考核办法。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办法”和“标准”的修订,代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目标与重点由“园林”到“生态”。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前时代,寻找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打造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其功能表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升为重点建设内容和法制管理阶段,体现了人、生态环境构建高度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与“国家园林城市”相比,“生态园林城市”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及因地制宜五大原则。以辽宁省大连、沈阳等典型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有一些典型的特色与经验,值得引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领域的思考和借鉴。

  领导重视,形成共识,这是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的起始点。各级政府应该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当中,建立好相应的组织机构、构建主管领导重点抓、承建单位领导亲自抓的管理方式,明确建设目标与责任划分,完善相应的制度管理机制,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重视,形成合力。例如辽宁省大连,大连市于2008年启动了生态市建设,以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工程建设为载体,发动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党政机关干部星期六义务奉献日”活动,使数十万党员和机关干部加入到城市绿化活动中来。退休老工人、街道老大妈及红领巾护绿队伍相继成立,义务护绿大军迅速发展到10万人,并成为广大市民公共行为的准则。

  现在,很多城市建设在园林绿化方面没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植被,不是在“发扬传统”的口号下抄袭苏州或皇家园林,就是在“现代化”的口号下复制意大利罗可可梯坛园或法国平面几何式园林,因此应呼吁各市在城建过程中:尊重自然、彰显特色。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不是破坏原有自然的过程,其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更和谐统一的过程。例如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中,依靠自然植被资源打造8条特色花街,并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水资源结构相结合,构建了“三环、三带、四楔、南北绿廊”的绿化格局。居民区园林建设树种选用乔木5年生以上、灌木3年生以上,适合北方生长,长势健壮,枝叶茂密。在绿化工作中十分注重居民参与,绿化种植品种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进行选择,主要以居民喜欢的不挡光的灌木为主。种植地点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日常活动的广场,休闲椅等周围种植一些有遮阴作用的乔木园林建设,方便居民活动。

  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需要有宏观的建设规划。其中,最难的问题是建设资金。当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有限,必然会导致整个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进程缓慢。因此,要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拉动资金投入,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金的盘活,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反过来也能依靠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带来更多的游客与商人。生态建设需要规划和资金,这是各个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新动力。

  例如:辽宁省鞍山市继成功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后,鞍山市再次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发。全市以“让园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绿色”为主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整体水平,全力打造“千山脚下园林城、万水河畔新鞍山”。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的共同努力下,从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园林建设的高度,通过详尽的调查和大量的研究论证,启动《鞍山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2013――2030)》规划,为全力推动鞍山市城市面貌改善、城市功能提升,深化鞍山市新一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描绘出了宏伟的蓝图。

  再如:辽宁省引入辽宁荣昌集团投资13亿元建设蒲河生态休闲走廊工程。项目依托临近沈阳、抚顺两市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满清历史文化和雷锋红色文化,打造了“蒲河生态休闲走廊”,体现了生态环境优美与人文内涵丰富结合的生态园林建设构想。

  [1]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凡事有生物生存的地方就存在生态系统,就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是构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结构与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让人类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城市是一类生态系统,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生态系统,它与天然生态系统(如天然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或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加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由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都是较特殊的,显然,要搞好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也就是说,城市建设不仅是建筑(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与交通(如街道、公交车、地铁等)的建设,城市大园林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而且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人口越来越聚集,建筑越来越高大,交通越来越复杂,人流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污染越来越重,园林与绿地却在相对减少。因此,生态学家在呼吁:必须建设适于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城市生态系统,否则人类将会最早从森林里走出来,最后可悲地毁灭于城市。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二十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大,山区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据日本统计表明,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920年为18.1%,1935年为32.9%,1955年达到了56.3%,1965年为68.1%,1969年已达70.5%,到二十世纪末无疑将达80%以上。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中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及城市人口聚集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城市污染,不仅是空气、水、土、噪声等的污染,而且存在越加严重的心理上(视觉的、神经系统的谙方面)的污染,为了挣钱和生活方便,大量的平民百姓迁入城内,而有钱人为了高质量的生活与长寿,却离开城市,住到郊外去。现在,不仅发达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城市大园林。

  要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了解城市大园林对该系统的作用与贡献无疑应以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审视,用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城市的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研究城市大园林在城市大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1.首先是人口集中。该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人,这一点是城市生态系统与任何其他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

  2.城市排列着高楼大厦,街道纵横,水泥或沥青覆盖着地表,造成空气流通不畅,热岛效应显著,水的收支也无法平衡。

  3.城市盛行冷气、暖气,大量使用冰箱,街上汽车洪流排出大量尾气,工厂与居民烧煤大量排出烟尘。所有这些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废气,主要是C02、CO、No、N02、S02、H2S、NH3、03、HF、Cl2以及CH4、苯、乙烯、花和苯并花等,都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污染、毒害的物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十分缺乏,因此难以自行生产有机物质。该系统中的大量物资或能源是从市外即其他系统输入的。而该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人,无机环境是人工创造的,所有的物质与环境都是为人而创造的。

  4.该系统中科学技术高度集中,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并且有大量产品输出到其他生态系统。可是,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水、废气也带来很大的危害,既对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又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种种危害。

  城市生态系统的所有这些特点说明,系统中的要素都是人创造的,但以往在系统的建设中又以损害环境的质量为代价,因此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极为重要,而大园林建设则是改善环境的不可替代的途径。

  园林,在中国往往是指人文景观与绿地的统称。中国传统的造园往往很重视美景,其中有很多的花园建筑。但是,在现代新建的城市,尤其在现代重视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园林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意味着城市植被。不过,城市植被已不同于天然植被,城市生态系统中早已看不到植被的自然演替,构成城市植被的树木与草本植物的关系也与自然植被的情况不同。一般说来,城市大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的作用:

  这种作用因城市公园、各类绿地、森林公园、街道树、防风林等树木群的种植规模、种类、结构与质量等的不同而异。这对缓冲城市“热岛效应”与人口过密带来的人为热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植物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数量进入植物体内,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又放出新鲜的02,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据日本测定,10年生左右的黑松林,每平方米的叶量约1.5kg,在夏天3个月中(6月上旬到8月下旬),1.5kg树叶吸硫量可达5g,平均1hm2的林子在一年生长期中(4—9个月)可吸收硫100kg。另外,树叶与树皮还可吸附大量的尘埃,并有杀菌作用,因此有着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枝叶繁茂的林木可以吸音和隔音。草坪也有这种消音的作用。据研究,30 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6分贝一8分贝的噪音。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吸百性能更好。这在大城市车水马龙BG真人、机器轰鸣的声浪中,降低音量,是一种重要消减污染的作用。

  枝叶茂密含水量高、着火点低的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具有很好的阻火的作用。如能在城市的居民点、工厂四周用耐火树种建造阻火带,则可有效阻隔火灾蔓延。

  全面建造好城市防风林带,对多风害的城市来讲十分重要。应在城市远郊、近郊直至城内,营造不同树种、不同面积的大片林带。可在主风方向的远郊山地造大片森林、近郊造林带,市内于公园、居民区、道旁、庭园广植树木,以此消风降尘。在有河流泛滥或地震发生的城市,城市绿地及公园则是救命安身之地,其作用不可低估。

  城市公园;城区、郊区各类绿地与林地是市民在业余时间散步、游览的去处,是晨练、跳集体舞的好场所,也是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地方。

  城市绿地、树群草地交错分布。如北京能三季有花,四季见绿,鲜花与绿阴将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特别有助于消除城市人在精神上的压抑感,使紧张的神经系统得到松弛。如果能有片林、树上有鸟鸣,地上有兽奔,其宜人景色会使人忘却伤愁。这对工作非常紧张、竞争日趋激烈的城里人来说有着重要的镇静安神的作用。

  城市大园林的涵义,依笔者的理解,它应该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的地域空间大,不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远郊,即城市生态系统所影响到的范围,其边界到自然区划的山脊线或大河岸边,或与邻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园、绿地和林地,其植被构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动物。所有城、郊公园,各类绿地与林地都应与所辖的乡村森林、湿地之间建立通道,如绿色走廊、林带等,使绿地的点、片、带连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消除城市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显然,城市大园林的建设关键是需要以生态学原理搞好总体规划与绿地的群落配置设计。

  首先要做的是合理区划。一般说来,现代化的大城市应划分中心区、城郊过渡区、近郊区与远郊区。各区有其不同的特点。就我国首都北京来说可做如下的区划:

  为四环路以内的范围,其特点是高楼林立,多商业区,车多人多,十分拥挤,热岛效应显著,噪声与视觉污染严重,飘尘很多,空气质量很差,绿地面积少,总之,生态环境是城市各区域中最次的。

  为四环路至五环路之间。这里街道与商业中心已较少,有部分村舍和大片农田,有着较多的绿地,树木隔离带纵横交错。

  五环路往外,西至妙峰山与西山,东至道州接合部,北至昌平边境,南与大兴县界相接。这里农田菜地多,森林面积大,商业区与车辆已大为减少,工厂呈状分布,形成工厂区与开发区,并有一些小镇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果园。

  在总体布局与规划方案确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设计工作的重点则是植物材料的选择与植物群落的配置。

  关于植物材料选用问题:就北京来说,常用造园的春夏赏花、秋冬看叶观果的乔、灌木与地被植物是很多的,过去在造园时,多从美学价值上考虑,今天建设城市大园林,按生态学原理考虑,则植物材料还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比如吸收C02,放出02的能力,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尘埃净化空气的能力,防风阻沙的能力,以及树木的生化相克、对人体产生过敏、有碍健康的问题都应考虑。在群落配置时,还应考虑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各树种间和草木建群的稳定性问题等。

  关于群落结构的配置问题:在城郊过渡区与城市近郊区,无论是公园或绿色隔离带或片林,都不应是纯林,应该营造针阔混交林,而且林下一定要配置灌木或草本。公园中不宜搞过多的人造景物,可以适当地将低洼处挖深扩大,造成小湖与堆出小山,以便山水连片,增添自然感,也可更好地配置不同的多样的树种和群落。在绿色隔离带中,宜进行块状混交与团状混交。林中应留有林隙与空地,便于栽植喜光灌木或任其成为草地与天然更新之地。在土壤肥沃的地段可以建立果园或成片营造特用经济林。绿色隔离带不应全部开放,在车马行人少的地段应该封闭(可用铁丝网,但下面要留较高空隙,便于野生动物出入),或用密集生物篱笆(用带刺灌木与藤本筑建)围封,让野生动物与鸟类有避干扰与繁殖之地,在林带长成后,还可放养一些兔、鼠(松鼠之类)鹿类,使城里人与森林、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在近郊与远郊山地则应在充分保护天然林的同时,尽可能根据立地条件不同,营造多树种的大片混交林(可片状混交),在北京的西边与北边,为冬春寒流侵入、沙尘进京通道,定要利用一切可造林之地栽植高大常绿乔木树种,建成大片森林。农田要建好防护林带。

  下面从生态学原则出发,就不同区域的群落配置与植物材料选用,提出几个不同于传统园林建设的模式,仅供探讨。

  (1)中山地带( 海拔700m—l 500m )营造大片以油松、华山松或云杉(阴坡)为建群种的,与栋类、元宝枫、椴树、白桦、花揪等混交的森林。针、阔叶树之比可6:4 或7:3。

  (2)低山地带营造以侧柏、白皮松、油松为建群种的,与栓皮栎、檞树、檞栎、刺槐等混交的森林,密度应小些,林下应该引入绣线菊和山荆子、野山楂、映山红、照山白等灌木。在交通线附近的山坡上立地差的地段宜大片营造山杏,也可块状营造杜鹃。在山地森林公园内也可如此大片营造观花群落。

  (1)采用雄株窄冠毛白杨与刺槐行状或小块状混交,或者用油松、白皮松与窄冠毛白杨、元宝枫、栓皮栎等混交。混交林下引入暴马丁香、杜鹃,绣线菊等灌木;或在林下引入铃兰、玉竹、苔草、重楼、百合、射于等地被物种类,形成类似天然林的生态系统。

  (2)在地形平坦、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段营造柿树、大枣或核桃之类的干果林。还可建立山茱萸或金银花的药圃。

  (3)在绿色隔离带通过交叉路口处,可栽植多种丁香、樱花、山楂、柿树、灯台树、玉兰、海棠花、稠李等观花看果的树种,这些树种构成的群落不会高大、不碍视线,群落采用块状混交配置,在路边一侧宜栽植3—5行迎春与连翘.以便早春看花。

  (1)游乐园,可采用白皮松、油松、国槐、刺槐构建群落于草地。一般说来,群落的大小不大于500 m2—600m2,林木下的四周围栽杜鹃、小檗等灌木,还需要建立白桦、椴树、杨树混交的群落,林下不种灌草,进行人工整枝,可置放椅凳供游人休息,也可在林下晨练。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成熟化,城市建设中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提倡。本文着重介绍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要一环――城市森林公园,并对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和建设中的问题等进行阐述,最后对现代城市森林公园的制度建设提出几点原则。

  进入“十二五”规划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已初步体现,促使人们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作为解决城市热岛效应以及过度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势在必行。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于2011年春季,河北省石家庄市将要开工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约1.5万亩,公园建成后各类树木将达到110万株,日吸收2.4万兆焦耳热量,年吸收二氧化碳25.55万吨,释放氧气18.65万吨,滞留粉尘1540吨,年贮水20万立方。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将对石家庄市一直以来所存在的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起重要推动作用。

  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将有力地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缓解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建设加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作为城市的天然氧吧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功能的城市中心区生态文化场所。

  城市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匮乏,但交通便利、信息资源丰富,同时肩负多种职能,如北京的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上海则是金融中心、时尚之都。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雅典》中明确说明城市的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现代城市的发展特征主要指人口持续增加,并逐渐向城郊地带扩展,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型都市化地带。

  现代城市的发展令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堵、人炸式增长、环境污染、浪费严重和住房紧缺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暴露出以上问题并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而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城市应该达到人、自然和城市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发展生态城市的愿景。

  所谓生态城市是指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协调的发展并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它的核心目标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达的区域经济,建设高度生态文明的社会子系统,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恢复生态再生能力,扩充生态容量,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的整体和谐,以及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都在制约城市向生态城市的发展。首先,由于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而且城市供暖废气排放、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以及交通运输过程中汽车、列车尾气排放都致使城市的空气环境极度恶化,甚至影响居民人身健康。其次,城市气候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热岛效应”、“混浊岛效应”以及“光化学烟雾”等等都在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再次,城市的土地被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所覆盖,土壤性质发生改变;地铁、楼房地基的建设使得土壤中混入大量化学元素,造成土壤结构差、养分匮乏,甚至造成土壤污染危害健康。还有,城市对于淡水的消耗量极大,而城市本身的淡水供给有限,而且城市自身的水系统自净能力较差,加剧了城市淡水资源的匮乏。最后,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难以消除的噪声污染,如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工地施工产生的噪声等等。

  因此,改变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建设一个适宜人民居住、生活、工作的生态城市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上述环境污染问题,而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石家庄市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初衷。

  城市森林公园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之“肺”,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城市森林公园可定义为:为城市服务、经营和利用的,它具有减免自然灾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涵养水源、提供林产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多种作用,是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

  城市森林公园中以树木为主体,而林木的主要功能就是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城市森林公园可以吸收城市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起到固碳的作用,而且释放大量氧气,帮助城市实现空气质量的提高、空气结构的改善。不仅如此,林木还具有吸收各类有害气体的作用,通过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元素,稀释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促使城市空气构成健康合理。而且,森林可以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粉尘,吸收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和有害微生物。

  良好的气候条件可令城市适应人们生存,是城市具有吸引力的表现之一。由于光合作用,促使气温升高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森林所吸收,而氧气的聚集则可令气温下降,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森林还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进而改善城市气温和城市适度等状况。

  城市森林公园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阻挡大风的侵袭,并通过抑制风力达到减少城市的沙尘天气的目的。在城市建设中,工地中所产生的沙尘常常令周围人群的生活受到影响,而城市森林公园的建立可以固定沙尘,减少污染,进而美化人们生活环境。

  噪声污染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森林植物能够削减噪声,主要是由于噪声波可以被树叶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削弱声波力度,而且噪声亦可使树叶振动,再次削弱噪声力度。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水资源的质量,而地面上的河流和湖泊最易受到污染。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使水中污染物质含量下降,而且一些有害物质还可以被植物所分解,实现元素的循环利用。

  城市森林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使忙碌的城市居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污染,在城市森林公园里放松休闲。

  城市森林公园是生态城市发展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因为它特殊的作用与定位,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下的森林公园。

  首先,城市森林公园并不以保护野生动物、提供木材为主要目的。常规森林公园能为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等来满足社会需求。而城市森林公园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为目的,往往地处城市周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结合紧密。

  其次,城市森林公园一般只对所在城市的大气质量、水土质量等等有所改善,影响范围较小。常规森林公园通常本身规模巨大,可以对所在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气候影响,影响范围广,效果具有长期性。

  还有,城市森林公园附属于城市,为城市服务,因此常常具有城市所具有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而常规森林公园存在时间久远,是大自然正常循环发展的产物,人文气息较淡,而自然气息浓厚。

  目前,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城市森林公园的正常发展。

  人们往往重视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往往遵循着先破坏再保护的错误理念。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人们常常破坏绿地以达到城市建设的目的,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时,则从新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从法律的约束上还是人们自我意识里,城市的经济建设比城市生态建设要重要的多。因此,很多发展中的城市连城市绿地都很少,城市森林公园自然更加难以建设成功。

  一些城市建设者在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中,赋予公园的文化娱乐因素权重较大,这无疑与城市森林公园本该具有的功能背道而驰。因而造成公园内的树木种植以美观为主,忽略了树木生存的纬度特性,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大量的树木因难以适应地方气候及水土特点而生命垂危,城市森林公园的管理者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资源与费用维持公园的正常运行。

  在现代城市森林公园的管理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造成公园产权、经营管理权的划分不明,管理者职责不清。管理水平的低下严重制约着城市森林公园的发展,不仅经营成本无法有效控制,而且由于经营不利往往造成公园难以为继,寿命较短。最后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追求城市生态的改善,城市建设者注重数量的增长而非质量的提高,进而盲目开发城市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往往欲速则不达。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建成后缺乏有效管理与保护,城市森林公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萎缩。

  所谓制度设计是指一组持续的并且可预见的规则和激励,这些规则和激励影响着个人的行为[3]。在城市森林公园的制度设计中,这些规则和激励体现为几个重要的公园建设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城市居民、政府部门以及工商企业等等的行为可以有效地规范,进而配合并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使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可以完全的发挥。

  城市森林公园兼备城市与森林的功效,具有更强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满足目标客源市场游憩、体验等活动的使命。因此,在设计规划、基地选址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一般会体现出所服务城市或目标客源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

  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求在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中需要结合本地特色,发挥本土优势,规避劣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我国来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习俗不尽相同,这决定了在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点和面以及建设的大方向。比如,华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而江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公园在建设中应当结合这一点深入发掘公园的作用以及特色,最终可以令公园既满足当地的生态建设需要,又可以被广大的城市居民所接受。同时,植被的选择也必须因地制宜。有些适宜低纬度地区生长的树木不适宜在高纬度地区成长,喜欢潮湿环境生长的树木不宜在干燥环境下种植。

  城市森林公园是为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建设的,因此在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中要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结合当地居民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和公园位置等。根据城市的交通环境,还应加强公园周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方便居民到公园去。建设者可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素材,将本土风情融入城市森林公园内,这样即可以展现人文内涵,又可以符合当地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

  城市森林公园以服务城市为目的,城市建设者应当合理规划城市与公园的资源,达到城市发展与公园建设的平衡,不能过度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忽略城市发展,造成喧宾夺主、过犹不及的现象。但在城市建设中更不能过度看重城市经济发展而抛弃公园的建设,任其自生自灭,这无疑背离了生态城市的建设初衷。

  为此,只有遵循合理的城市森林公园制度设计原则,才能有效地建设生态城市,创造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城市。

  [1]解蕙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天津:南开大学.2007.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古迹极为丰富。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根据环境生态学原理,对资阳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通过上述措施改善资阳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要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以确保生态平衡。通过建立健全城市绿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发展。

  1.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建设生态园林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全社会共同期待的事业。生态园林对于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它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对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生态园林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营造优美、清洁的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和建设城市的园林与绿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城BG真人市的可持续发展,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城市,在这个城市中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人们在这种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将生态学的原理与园林景观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在一个空间环境中合理配置乔、灌、草以及藤本植物,使植物种群协调发展,并且层次鲜明、季相色彩适宜,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进行融合,进而营造一个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生存环境,丰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

  1.2 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 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园林城市具有观赏、美化环境等园林特点,同时兼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公共性与共享性、协调性和变化性、无界性与一体性以及综合性和完备性等生态学特点,生态园林城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

  在功能方面,生态园林城市一方面在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衰减噪声,美化市容,提供游憩的空间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提高经济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人造的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城市,具有生态城市的功能,体现着生态城市的特点。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同时,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体现了生态文明、物质文明,以及城市精神文明,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最高形式。

  以生态学为基础,融合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理论知识,构建城市生态园林。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影响的范围内,通过研究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城市生物群落,使人工构建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更加稳定,确保城市生态平衡。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宗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解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自然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保证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同步稳定提升。

  对于生态城市来说,在满足人居环境的前提下,然后去追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在这样的城市中,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生态平衡的破坏为代价,企业日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合理与优化,不断提高原材料与能源的利用率,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在城市生态园林中,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人的行为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要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而构建生态城市,借助园林绿化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依据生态理论,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树立师法自然与生态化相结合和“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各类植物间平面距离、立体结构(乔木、灌木、花草)与轮廓的变化、构筑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合理布局城市园林绿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生物多样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艺术性、美学等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向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

  3.1 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园林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对于调节气候、减少噪音、防风固沙、保持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任何城市来说,园林绿化就是形象工程,它代表一种生产力,它就是美丽城市的代名词,其中公园绿地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使城市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彰显城市绿化的功能。近年来,围绕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资阳市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的力度,生态城市建设全面启动,突出抓好九曲河两岸城市综合整治工程,发挥九曲河在资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时隔两年,如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生态优势逐渐显现,所以我们要将后续工作做到位,做好植物调整、更新和补植工作,不断丰富植物群落,实施绿地保护,提高文化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有老城区的三贤公园、世纪广场的重新规划建设以及沱东新区字库山公园的景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文化、游憩、娱乐的需要,营造了市民生存发展的绿色空间,它们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

  3.2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措施 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总趋势,建设生态园林需要我们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从生态学、行为学、环境保护学的角度对城市环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与分析,逐步实现在城市中建设园林到城市融于园林的过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理性的选择,在生态园林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且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必须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我们要逐步提高城市生态功能性,抓公共绿地建设,建设人文景观,弘扬历史文化。世纪广场、三贤公园、字库山公园、九曲河沿河生态建设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将园林绿化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让市民在休闲之余,体会能源城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园林绿化成果,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宣传;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三是建立和完善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规章制度,对人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营造爱护环境和保护绿地的良好氛围;四是建设绿化执法队伍,认真执行园林绿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3.3 目前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在生态园林建设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新兴的资阳市城市园林的建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①城市绿地面积严重匮乏,结构布局不合理;②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公共绿地建设滞后;③植物种类单调,缺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④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⑤没有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特点,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进一步弱化。

  建设生态园林关系到市民的人居环境,这是全社会备受瞩目的公益事业。通过调动社会力量早日完成这个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在强化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加大宣传的力度,巩固和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将生态园林与城市发展落实到市民的行为活动中。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园林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要从绿地的立体结构和平面格局等角度出发,进而发挥其最大作用。

  [1]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2):14-16.

  [2]陈烨.谈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2.

  [3]徐志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式城市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774-6775.

  [4]王永义,杨晓明.论生态园林城市[J].天中学刊,2006,21(2):65-67.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东傍嵩岳,西依秦岭,南有伊阕耸立,北有邙山屏障,中有伊、洛、瀍、涧4条河流贯穿其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增强洛阳市经济综合实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势必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绿色植物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人们对被污染城市人工环境的厌恶及重返大自然怀抱的渴望,必须靠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来解决。

  洛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 “以悠久历史文化为依托,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现代化气息浓郁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动员全市居民广泛参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所谓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1]。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2]。要营造生态城市的绿色景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地的覆盖率,同时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宏观层次上城市大环境绿化景观要精选树种,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中观层次上要大尺度开发道路绿化景观,对洛南新区道路绿化,东、西出入口绿化,老城区道路绿化带的改造都统一规划设计,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花草)种和特色景观,营造色彩丰富和季节变化明显的复层混交林结构;微观层次上社区园林景观要强化精品意识,着重丰富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营造“一园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绿化新格局,在这3个层次上建立起来的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不仅可以优化本系统在当地的生态防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而且可以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体现出文化休憩、景观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属情、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内涵等。

  绿化规划是龙头,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先导,是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绿化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洛阳市园林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制定了《1991~200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随后下发了《洛阳市大环境绿化规划》。1995年5月,洛阳市园林局又制定了《1994~201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近几年,又先后完成了《王城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龙门东山风景区详细规划》《洛浦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城市出入口绿化规划》。

  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各项城市活动逐步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并在规划指导下做到有效、有序地完善和提升现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结构,改善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系统再生能力,促进现行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全面转变。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生态规划建设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3]。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是把绿地系统作为附属规划,其所关注的内容仅仅是城市产业的结构布局,导致园林绿化只能在不适于搞建筑的破碎空间中见缝插绿,绿地的布局往往缺乏生态指标的研究,至于绿地的功能、生产单位对绿地的要求,则都是在城市物质形体建设完成后才考虑到的,其结果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破坏了城市人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而建成后的城市环境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到现代人居住对生态绿地的合理要求,因此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有景观规划师参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规划区进行综合分析,使其景观结构、格局、自然特征和城市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绿地系统的整体优化利用。

  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划定,切实保证绿化用地,做到片、线、点结合,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扩大绿地比例,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将园林植物材料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境域。“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越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生态园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和基础,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复层绿化,这一点没有植物的多样性是无法办到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当地植树种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丰富城市景观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再优美、再好看的植物和景观,如果一味地复制也会单调乏味。同样,城市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的环境状况复杂多样,夏季城市温度高,需要种植耐热的植物;工厂有污染,需要种植抗污染的植物;缺水的城市需要种植耐旱的植物;盐碱地需要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墙体和立交桥绿化需要种植丰富的爬藤植物。总之,要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洛阳市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洛河两岸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发挥洛河在洛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洛浦公园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生态优势突显,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情人岛”,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1搞好植保工作,逐步放弃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古代森林中,昆虫和植物是食物链的关系,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一般达不到危害的程度,这得益于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5]。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农药的保护,植物将彻底毁于病虫害。但近几十年,使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杀伤有益生物,逐渐引起了对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视。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当中的重要内容。生物防治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①微生物的利用。②鸟类、益虫等的利用。③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6]。一是加强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园林的意义,不断教育市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文明行为,倡导人们爱护绿地、保护绿化成果;同时保护鸟类和益虫,培养市民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自觉地保护环境;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如开展“大树认养”、“爱绿护绿”、“老年林”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增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三是制订一些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条例和规章,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绿地的社会氛围,营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环境;四是加强绿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我国园林发展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环境保护学、行为科学、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大环境绿地规划,逐步实现园林建设在城市中到城市融于园林中的过渡。从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大面积普通绿化,保护与发展自然风景区,大力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7]。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洛阳市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各国和各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加快洛阳市生态园林建设,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3] 陈烨.谈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2.

  洛阳市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东傍嵩岳,西依秦岭,南有伊阕耸立,北有邙山屏障,中有伊、洛、瀍、涧4条河流贯穿其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增强洛阳市经济综合实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势必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绿色植物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人们对被污染城市人工环境的厌恶及重返大自然怀抱的渴望,必须靠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来解决。

  洛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 “以悠久历史文化为依托,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现代化气息浓郁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动员全市居民广泛参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所谓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1]。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要营造生态城市的绿色景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地的覆盖率,同时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宏观层次上城市大环境绿化景观要精选树种,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中观层次上要大尺度开发道路绿化景观,对洛南新区道路绿化,东、西出入口绿化,老城区道路绿化带的改造都统一规划设计,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花草)种和特色景观,营造色彩丰富和季节变化明显的复层混交林结构;微观层次上社区园林景观要强化精品意识,着重丰富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营造“一园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绿化新格局,在这3个层次上建立起来的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不仅可以优化本系统在当地的生态防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而且可以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体现出文化休憩、景观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属情、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内涵等。

  绿化规划是龙头,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先导,是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绿化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洛阳市园林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制定了《1991~200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随后下发了《洛阳市大环境绿化规划》。1995年5月,洛阳市园林局又制定了《1994~201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近几年,又先后完成了《王城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龙门东山风景区详细规划》《洛浦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城市出入口绿化规划》。

  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各项城市活动逐步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并在规划指导下做到有效、有序地完善和提升现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结构,改善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系统再生能力,促进现行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全面转变。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生态规划建设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是把绿地系统作为附属规划,其所关注的内容仅仅是城市产业的结构布局,导致园林绿化只能在不适于搞建筑的破碎空间中见缝插绿,绿地的布局往往缺乏生态指标的研究,至于绿地的功能、生产单位对绿地的要求,则都是在城市物质形体建设完成后才考虑到的,其结果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破坏了城市人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而建成后的城市环境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到现代人居住对生态绿地的合理要求,因此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有景观规划师参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规划区进行综合分析,使其景观结构、格局、自然特征和城市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绿地系统的整体优化利用。

  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划定,切实保证绿化用地,做到片、线、点结合,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扩大绿地比例,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将园林植物材料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境域。“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越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生态园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和基础,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复层绿化,这一点没有植物的多样性是无法办到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当地植树种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丰富城市景观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再优美、再好看的植物和景观,如果一味地复制也会单调乏味。同样,城市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的环境状况复杂多样,夏季城市温度高,需要种植耐热的植物;工厂有污染,需要种植抗污染的植物;缺水的城市需要种植耐旱的植物;盐碱地需要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墙体和立交桥绿化需要种植丰富的爬藤植物。总之,要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洛阳市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洛河两岸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发挥洛河在洛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洛浦公园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生态优势突显,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情人岛”,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1搞好植保工作,逐步放弃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古代森林中,昆虫和植物是食物链的关系,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一般达不到危害的程度,这得益于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农药的保护,植物将彻底毁于病虫害。但近几十年,使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杀伤有益生物,逐渐引起了对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视。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当中的重要内容。生物防治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①微生物的利用。②鸟类、益虫等的利用。③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一是加强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园林的意义,不断教育市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文明行为,倡导人们爱护绿地、保护绿化成果;同时保护鸟类和益虫,培养市民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自觉地保护环境;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如开展“大树认养”、“爱绿护绿”、“老年林”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增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三是制订一些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条例和规章,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绿地的社会氛围,营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环境;四是加强绿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节约型城市建设则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所谓生态节约型园林就是指在园林建设前做好规划,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园林设计,确立节约水土、减少废物排放的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把握生态节约的基本理念,正确、有效实施各种节约措施。可以说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就是一整个的体系化建设。在提倡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当前存在的浪费现状:一些城市为了建设从国外移来花木;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违背园林绿化的方法;为了追求某种效果挖湖造山,或者填湖毁田等。这些做法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破坏,而且威胁到了民众的基本生活,园林即使建成,也难以长久。因此,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倡导生态节约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将在以下内容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生态节约的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内涵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第一,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就是要最大的提高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二,满足社会群体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第三,在建设过程中最大可能的做好节约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以最少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为了贯彻生态节约理念,必须从思想上重视生态节约,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园林建设的决策者应当有节约的理念,在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提出节约的思想,改变单纯追求豪华外形的错误思想;第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和制度上规范园林建设行为,杜绝奢侈浪费的现象;第三,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第四,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都要有科技作为重要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社会,各种资源已经出现紧缺的现象,比如土地、水等,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消耗已经对人类的生活构成巨大威胁,也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所以,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提出生态节约的理念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资源合理分配、最大发挥效能必然要求。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积极意义,所以,必须做好生态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工作。同时,这种节约不是单纯的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减少投入或者将园林的绿化标准降低,而是在合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规划、设计等,使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走生态节约型道路。

  为了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达到生态节约的要求,必须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各种技术,通过技术措施达到节约的目的,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用地以及对农村的耕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所以,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节约土地,这种节约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注重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对土地进行全面的利用,禁止浪费和破坏土地的利用,通过这种方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水资源也是当前我国紧缺的资源,尤其是地下水的开发已经造成水位严重下降的情况下,更应该提倡节水技术。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也要把握节水的理念,节约水资源,要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积极推广使用中水,采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收集雨水、改进灌溉技术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活动越来越多,城市大型广场等比较盛行,这一场和由于有很多人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一些音乐的播放等,这就对广场电源的设置提出了要求,正常情况下,电能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这一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就发生了矛盾。还有一些城市夜间照明是为了展示灯具装饰的效果而不是突出园林景致。节约能源就是要淘汰落后的产能,充分采用太阳能科学照明,合理利用,还要通过科技创新,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强调节能,从多个方面做起,把能耗降到最低。

  园林的建设与城市、人之间有着很大联系,只有使三者恰当的结合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建设和节约并举,发挥绿地生态功能为主、景观为辅”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方针,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城市。

  [1]李楠.《节约型园林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2]王霞,张勇.《生态型园林城市的设计与建设——以宁夏固原市为例》.《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第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的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调整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市园林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强和维护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专业技术是保证园林绿化产生效益的前提;并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城市生态绿化经济管理发展之路。

  由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的发展需求,再加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刺激因素作用,据统计我国从2001年到2005年,绿化苗木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这表明,2000年-2005年,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的平均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07%、44.63%,要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观赏苗木更加明显,说明我国绿化苗木市场已经开始接近饱和。近年来苗木花卉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绿化生产经营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由于不同省份之间城市生态绿化起步时间不同、产业化发展水平各异、规模差异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目前,我国形成了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四大主要产销中心,分别为:一是以浙江、江苏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河南、山东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北京、天津地区;三是以广东、福建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是以四川、江西、云南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西南地区。因此,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园林绿化城市创建过程中,需要通过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城市来改善居住环境。以公园、街道、居住小区等园林绿化为重点,建成河滨公园、翠峰休闲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公园广场,正在建设玉带公园、东城区水体公园、南城区水体公园。从以下几点论述一下建设生态绿化城市的功能:

  有害气体虽对植物生长不利, 在一定条件下, 有许多植物对他们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例如植物叶片表面可吸收SO2。正常植物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S, 当植物处于被SO2污染的大气中时, 其含量可为正常含量的5~10倍。一般地说, 对SO2抗性越强的植物, 吸收SO2的能力也越强;阔叶树对SO2的抗性比针叶树强。臭椿吸取SO2能力特别强, 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

  有些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这一方面由于枝叶茂密, 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叶子表面粗糙、有绒毛或黏性分泌物, 当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 便附着于其叶面及枝干上。经过雨水的冲洗, 又能恢复其吸滞能力。草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 并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

  据研究,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的物质, 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如在通过30~40m宽的林带后, 由于树木根系和土壤的作用, 1L水中所含细菌的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 在栽有芦苇的水池中, 悬浮物要减少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减少60%, 磷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少33%。同时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从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些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中的大肠杆菌死亡。

  经气象部门测定表明, 在炎夏季节林地树荫下的气温较无绿地低3~5°C。有垂直绿化的前墙表面温度比纯粹红砖墙表面温度低7°C左右。炎热夏季时, 人在树荫下和在直射阳光下的感觉差异很大。这种温度感觉的差异不仅仅是3~5°C的气温差, 而主要由太阳辐射温度决定。茂密的树冠能挡住50%~90%的太阳辐射热。当空气湿度过高, 易使人厌倦疲乏, 过低则感干热烦躁。一般认为最舒适的相对湿度为40%~60%。绿化植物能大量蒸腾水分, 可以提高空气湿度。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36%BG真人, 公园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即使是在树木蒸腾量较少的冬季, 因为绿地中的风速较小, 气流交换较弱, 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 所以绿地的相对湿度也比非绿化区高10%~20%。

  一个区域有大片林地的存在, 可以造成绿地与其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 进而造成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绿地中的凉空气不断向城市建筑密集地区流动, 从而调节气温, 输入新鲜空气, 改善通风条件。2)带状绿地的作用与其设计密切相关。如带状开敞绿地, 若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 则具有良好的通风效应。若绿化林带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 则具有良好的防风效应, 既可降低风速, 又可减少风沙, 改造局地气候。

  树木能降低噪声,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树枝上后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减轻噪声效果最好的树种是那些枝叶茂密,

  叶片较肥厚并具有较长叶柄的乔木和灌木。这些特征的结合,有助于叶片的摆动和振动。粗大的树枝和树干也能够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

  城市园林植物与野生植物一样,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间相关极为密切,因而可被用于指示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园林植物指示体大多为植物群体,根据他们对环境因子影响的反映特点,可将之区分为两类:外显型和积累型,前者以体表可见特征反应环境条件的指示体;后者植体本身虽无受害特征,但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大大超过一般植物。

  总之,为了顺应当代人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绿化建设要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绿化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把城市建设成为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美好家园。

  [1] 周华锋,傅伯杰.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地理科学.1998(05)19-26

  城市园林生态理念来源于传统哲学。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中国哲学有这样的认识概括和总结 ,尊重自然,其基本结论,这种“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基本概念,往往影响纵观中国园林的历史和发展城市园林的发展和建设。

  园林建筑,如亭,台,楼,在它的形状,线条,体积,颜色,形式等方面也表现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处于从属地位。在花园的整体设计,园林建筑,植物,山,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追求,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概念。在这人与自然和谐简单的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学的意见不谋而合,但在时间和空间上超越了现代生态学的形成。

  近几年我国各大中小城市都把重点放在绿色城市,美化环境上。城市园林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为人民创造的空地花园,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恶化的生态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的环境与日俱增,天空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灰蒙蒙的天没有了,很少几乎没有沙尘暴出现,这都归功于园林绿化。

  植物是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不可缺少的。绿色植物对空气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它每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以维持碳和氧的平衡;环境,清新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吸收,改善环境质量;植物蒸腾调节温度,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和热量,调节微气候,噪声和其他影响的衰减。绿色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之强,令人吃惊。事实上,绿色植物吸入化学物质的能力大部分来自于盆栽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并非主要来自叶子。在居室中,每10平方米栽一两盆花草,基本上就可达到清除污染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植物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和水的质量和数量;园林,建筑,山石的生态效益,铺路和其他非生物因素,表现为负。因此,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应注重对绿地植物和种植结构的全面安排,努力提高植物覆盖,多层次的生态空间组成和植物配置,以提高绿色效益每单位面积的绿色空间,提高数量和质量的绿色花园。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仅人类苦不堪言,就连植物也是深受其害 在一些地方的园林建设,计划建设堆积的瓦砾山,一堆过的建筑物,岩石,铺路和其他非生物因素,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成本,自然利息损失,更严重的是破坏生态效益,象雪松这样敏感的植物,在有害物质浓度极低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时,起到了大气污染的“报警器”的作用。

  如光合作用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毒气体,蒸腾的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夏季减少周围植物的温度,吸收噪音和烟雾滞尘基本上是全靠增加叶面积,因此,生态效益和绿色品种是成正比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叶面积,增加生态效益。叶乔木,灌木和草坪的面积有很大的不同。树的叶面积,冠20倍的正投影面积,只有5至10倍,灌木,草坪较小,绿色植物的作用还有很多。无论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其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植物的各个部分经过加工,可用做燃料、肥料,也可以制成大量化工产品;某些植物体内含有特殊的珍贵物质,可提炼出来制作香料、药物等等绿色植物对于我们,真是太重要了。因此,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这也是特别注重保护城市树木的作用。首先,在绿色植物中高大乔木,叶面积指数本身净化效率高,改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明显。其次,由于高楼大厦的城市,只为了比赛,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媲美。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目的之一, 也是提高其生态功能的主要手段。城市园林绿地是品种更丰富,更复杂的结构绿地,绿地系统更加稳定与生态多样性的的原则,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树木,灌木,草坪。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绿量,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情趣,爱好,以满足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满足城市环境条件的需要。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符合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并建立多层次的,复杂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色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可持续维护和发展程度低的人工管理和景观的稳定性。聚合的各种生态系统所占比例最大,改变当地的城市环境,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小岛,适合人居发展的一个方向。

  城市绿地系统一般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邻里和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由于反对独立的植物群落在其水平发挥,不仅是因为绿色的大小和不同数量的差异植被生态效益方面,但增加空间距离的损失也逐渐减弱。测试结果表明:造成一定量的植被绿色,生态效益,是某些领域的影响力,表现为它们的大小对应的“本地化”。 近年来,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绿色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城市园林建设,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绿色广场,景观大道,小花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

  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利用“点,线,面”的原则相结合,通过带状的绿色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网络系统,城市和绿色混合,不仅能增加城市总数量的链接园林植被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整体的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的工业化程度对水系和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使城市人群的生活环境得到良好的恢复,就要借助园林绿化,植树造林的手段,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的绿色空间,园林绿化是每个人的职责,植树造林更是不可或缺的,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

  [1]张浩,王祥荣.城市绿地的三维生态特征及其生态功能[J].中国环境科学,2001.

  [2]孟兆祯.园林建设顾谈录.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资源生态与环境.长春:2001年9月.

  [3]王绍增,李敏.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生态机理研究(上)[J].中国园林,2001.

  [4]胡远骅,陈钢等.大树引入城市,加快上海绿化建设步伐.中国园林,2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在意身边环境的好坏,对于周边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有很大的要求。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调节小范围的气候。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园林中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一个好的生态园林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从而达到美化美化市容的效果,也能够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感受。

  除此之外,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基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要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

  城市是大家居住的地方,生态园林的建设也应该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园林的社会效益,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也不是仅仅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把园林办成一个小的自然体,让人们在这里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

搜索